杜钢建
在《万古文明据证考古发现》一书第4章,我们重点强调冶陶业的发展历史。其中涉及清远万古文明历史发展中不同时期的考古遗址所发现的陶器。
清远万古文明拥有诸多考古发现的证据。
清地区考古发现的从25000年前遗址到15000年前遗址再到5000年前遗址,足以证明清远地区的万古文明史和方国文明史。
展开剩余86%清远青塘遗址年代距今25000年至10000年左右。
在考古学上融金牛,清远英德岩山寨遗址文化属于石峡文化。石峡文化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距今四五千年),分布广东省的北江、东江流域。因最早发现于广东韶关曲江县石峡遗址而得名。岩山寨遗址于2021年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
岩山寨遗址的考古成果被考古学界确认距今4800年左右岭南进入复杂社会阶段。实际上距今9000年前,广东地区已经进入方国历史时期。距今5000年前广东地区属于相对成熟的国家形态地区。
岩山寨遗址表明其所在的北江中游有助于重新诠释石峡文化及岭南地区在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中的地位。
广东地区考古发现的距今13~5 万年的人类遗址属于人类社会治理历史的疏仡纪中期时期。其中族群氏族有大庭皇、赫头皇、雄隆皇、平统皇、尊卢皇、白马皇、粟隆皇、犁连皇、汉中皇、太昊、女娲、有焱氏、泰氏、成鸠氏、素皇氏、内端氏、伏羲皇(华胥氏)、卷须氏、祝融氏、列仙氏、帝畴氏、东扈氏等氏族。
从法文化史的角度来解读,距今13~5万年期间是挺木历法得到改进和伏羲太阳历法得以形成时期。伏羲历法根据日中测影,将一太阳年先分成冬至、夏至,再均分其间成為春分、秋分。伏羲历法时期代表四時的顏色已界定出來:春为青、夏為朱(赤)、秋为黃、冬为墨。1942年长沙子弹库地区考古发现的楚帛书的内容记载了伏羲太阳历法的有关内容。广东地区考古发现的距今5~1.5 万年遗址属于晚更新世晚期。该时期典型地点有在云浮、清远和韶关等地都有发现。
距今5~1.5 万年期间人类社会治理历史处于疏仡纪中后期时期。根据《汉书古今人物表》记载,女娲氏后有十八氏继治,包括共工氏、容成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东扈氏、帝鸿氏。根据《帝王世纪》记载,及女娲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浑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湖广地区考古发现的距今5~1.5 万年人类遗址应该属于上述这些氏族统治时期国家文化遗址。伏羲朝时期的氏族在广东地区已经广泛分布在各地。
从法文化史的角度来解读,距今5~1.5 万年期间是伏羲太阳历法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和使用时期。伏羲时期氏族族群从广州出海要经过东莞地区。后来移居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将太阳历、60进位制、28宿、12生肖文化传播到地中海地区。移居美洲的奥尔梅克人也将伏羲太阳历法文化传播到美洲地区。世界各地的历法文化的源头都在湖广地区。
最早的禺中国在湖广地区。广东郁南在古代属于郁水流域。郁水流域曾经居住有郁夷族群即月氏族群,郁族月氏族属于华夏白种人族群。郁族月氏族后来有支系从广州珠江经过东莞出海迁徙西方。郁族月氏族在9000年前属于禺中国的氏族族群。
韶关地区13万年前的古人类马坝人与湖湘地区13万年前的古人类应该拥有相同的族群氏族。该时期湖广地区的古人类族群应该是史皇氏、柏皇氏、中皇氏、大庭氏、栗陆氏、昆连氏、轩辕氏、赫胥氏、葛天氏、尊卢氏等族群的后裔。疏仡纪早期有配罗皇、有巢氏、燧人氏、华胥氏、容成皇等族群,这些族群在广东地区应该有居住地点。
13万年前清远人长什么样子,可以看韶关马坝人的样子。因为清远与韶关毗邻。韶关马坝到清远英德的距离大约为124公里。韶关马坝到清远与韶关交界地区也就是几十公里。在古代几十公里范围内通常属于一个辖区。清远和韶关共同拥有石峡文化遗址。
汉代清远和韶关曾经同属于桂阳郡。汉代高祖年间(前206—195年)先后置桂阳县、阳山县、浈阳县和含匡县(浈、含今为英德市境),均属桂阳郡。韶关地区在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设曲江县,属桂阳郡。三国时,清远和韶关曲江县均隶属始兴郡。
清远万古文明有清远青塘遗址作为证据。青塘遗址从晚更新世晚期延续至全新世初期,年代在距今25000—10000年。发掘者将遗址从早至晚分为四期。其中,第三期新出现陶器,距今约17000年。第四期地层中清理墓葬一座,为蹲踞葬,新出现刃部磨光石器,距今14000—10000年。
清远青塘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初期的过渡阶段,遗址年代距今25000年至10000年左右。
距今13500年前的墓葬表明当时已经具备宗教意义上的葬式。该少女遗骸下方有意识地垫放了6块石块。此外,在遗骸身边还放置了骨针。该墓葬当时举行了丧葬仪式,被认为是中国目前年代最早的有确认葬式的墓葬。
我认为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距今13500年前的骨针在世界工匠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西伯利亚阿尔泰山洞考古发现的骨针印证了中国历史文献记载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的历史存在。六万年前太昊伏羲发明的九针随着太昊伏羲氏部落的迁徙逐渐也从大湘西地区传播到北方。发明九针的太昊伏羲氏是长颅人。该西伯利亚阿尔泰山洞里应该有白人和黄人以及棕色人生活过。骨针的发现说明华夏文明在伏羲朝时期至少有五万年以上历史。
太昊伏羲氏之前,是燧人氏结绳之政的治理时期。太昊伏羲氏作龙书,同文稽,肇书契,取代燧人氏结绳之政。华夏人类文明进入飞跃式的发展阶段。
清远英德市青塘遗址距今13500年前遗址发现的骨针再次证明中华万古文明的存在,也证明历史文献中所记载的太昊伏羲在创造工匠文明方面的历史的真实性。
清远英德青塘遗址和清远英德岩山寨遗址的研究需要学术界进一步解放思想,认识到清远地区有万古文明。
清远地区的考古发现表明,清远地区的人类文明属于万古文明。从距今25000多年前至5000年前,清远地区的族群经历了伏羲朝、炎帝朝、黄帝朝、少昊朝、颛顼朝、帝喾朝和尧舜时代的发展。4800年前清远地区英德岩山寨遗址的族群中有伯益的后裔。伯益也是广东地区民间祭祀的老爷。伯益率领诸多族群多次从广东出海,抵达美洲和地中海地区。
清远万古文明有考古发现的17000年前的陶器证据。与广东清远毗邻的湖南永州玉蟾岩文化遗址考古发现的2万年前白陶是王母教文化的器具。在清远地区考古发现17000年前的陶器。湘西怀化地区8000年前高庙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儒释道三教文化的重要符号已经出现。先夏时期的道教和佛教传承了华夏几万年的十字王朝文化。影响到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西方先知宗教文化的形成。伯益是先夏时期传播佛教的先行者。
编辑:佚名 李顺萍 李锦辉融金牛
发布于:湖南省尚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